查看原文
其他

安子介:一個認識漢字的新方案

安子介 文字研究 2021-10-27

安子介:一個認識漢字的新方案

安子介先生


我寫《解開漢字之謎》的第一個目的是回答外國人究竟要識了多少個漢字才能算是懂漢文的人。在這個時代是說要會讀信、看報紙、和中國人對話,也就是說能聽能講。在這裡,我們要明白,對話是受時間限制的,同時有沒有人肯同他說話,主動權不在自己,還有他的話發音是不是準確,自己是不是聽得懂對方的話,都是沒有把握的。

 


大部分中國人以爲西方語言是語文一致,事實上,也絕非如此,譬如,把一篇泰晤時報的社評讀給一個能用英語流利對話的人聽,同漢語文一樣,他也未必盡能聽得進去,能全部聽得懂,因爲他未必聽見過某些字音。即使能聽懂,不能保證他對每個英文單字的拼法會全部拼對。

 


所以不要以爲漢文難,英文易。主要還在你媽媽講的是什麼話。如果你母親是中國人,漢字的“根”已經種在你腦裡。即使講“音”,拉丁化拼音遷就漢字的,不是最準確的拼法;最準確的是“國際音標”。僅僅拉丁化標準普通話即通行於我國北方四五個省份的口語,解決不了中國全國口語轉成“文字”的問題。所以我不贊成廢除漢字。

 


拼音只作爲輔助性的工具,必要時同日文一樣可見諸電報一類文件,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強迫啟蒙的孩子把它當一種語言來讀。現代通訊已有了“電話傳真”FAX。在日本,爲電訊傳達用了FAX,也已不必依賴羅馬字了。

 


於是,我一路追著“漢字”,看看有沒有方法,使它容易學習。“漢字”形義相通,是一個優點,何況尚有“聲旁”可給幫助。因此產生“統一聲旁”的建議,其實我主張的是“統二”,如:“會”字可讀huì或kuài,“行”字可讀háng或xíng,“長”字可讀zhǎng或cháng,“盛”字可讀chéng或shèng—樣,例子很多,我在這裡暫時不提這個問題。

 


在現代所用的漢字中,窮追猛打的結果,發現:如果將特別爲“低山細水”(不是高山大川)、窮鄉僻壤的小城鎮、極少數姓氏、怪癖人名而創造的漢字,還有公認的古字、僻字,把它們拿掉,卻剩得5888個。

 

再進一步做了“篩”的工作,發現:只要認識3650個漢字,就可以對付現代文,看懂現代報紙到99.8%程度。當然,猶如英文裡的word—樣,一“字”多解的情形相當多。

 

我們的“單字”,到了現代,在觀念上多已成了一個“雙音節詞”的一部分,做第一個“單字”用或做第二個“單字”用,也做一個“雙音節詞”的“前綴”或“後綴”用。在這一點上,和西方文字差不多,只看明白了這一點,以爲拉丁化可以代替漢字的意見,是有問題的。

 

除了口語是和“母親的言語”有關,且漢字有“根”之外,由於歷史悠久,遺留下來很多“四字字組”,構造生動,富有哲理,棄之就損失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一個漢字有時作“單字”用,有時作一個“雙音節詞”的一部分用。又例如“國家”是一個“雙音節詞”,而在文言詩裡“家國”顯然是指兩個“觀念”,“家”和“國”。

 

此種例子不勝枚舉,因爲漢語根本是由單音字發展出來的。文明進步不能不發展到“雙音節詞”,否則無法交流音訊,同時地廣人眾,交通不發達,因訛傳訛的也有。不可能沒有“方言”。

 

世界上,再小的國家也有方言,而且標準語都是用政治中心的口語,給方言豐富了之後形成的。現代的日本是以“東京語”爲標準語,明治時代在未有把“江戶”改爲“東京”之前,“江戶”的方言一定有一部分仍留存在東京語裡面。

 

很多年前,我遇到一個大阪人,第一次到東京,對我說感到東京語“美極了”。這是當地文化使然,裡面多抑揚頓挫,而在大阪是用“大阪辯”(方言)的。

 

漢字有“內涵”和“外延”,有一位朋友問我,什麼是“內涵”,怎樣才算“外延”?我告訴他:“疑”字的內涵是講它是由“匕”、“矢”、“矛”、“疋”四個部分組成的,是講究要用哪一種武器對付當前的環境,是前面的三種武器之一,還是“拔腳就跑”(“疋”代“足”),那一刹那的心境。它的外延是用“疑”來造成“凝”、“擬”(“拟”的繁體字)、“礙”(“碍”的繁體字)三個字。“凝”是指三點水在遲“疑”狀態凍結中;“擬”是手在懸“疑”狀態中,一切還未曾定局,“礙”是“石”當前,使人發“疑”不敢忽促前進。另一個例子:“則”字是用“刀”在“貝”売加上二三畫而“定出”它的新價值,這是“內涵”,但“厠”“是一個有發‘則'聲的地方”,“厂”是部首,意“地方”,於是把“厠”字變成了形聲字。

 

所謂“內涵”和“外延”還要包括如“包”字那樣的字在內。“包”字是由“勹”和“巳”兩字組成,合成的原義是“連象蛇(巳)那樣長而活的動物都可以被限制在裡面”,也有記載說:“包”字原指“胎衣內的胎兒”,所以也可作“泡泡”或“球狀物”解。於是它的意義在後世就被延伸到意“捆”、“紮”、“袋”、“圍”、“容”、“承擔”等義。在觀念上,上面所列的各種意義都可被包含在“包”宇內,只是“包”(動詞)的方式不同而已。“包”字的所有延伸字,(也就是加上部首形成的字),都有原來的意義在內,例如:“飽”字意“‘食'得肚子似一個‘圓球'一樣”;“抱”字意“用雙‘手'(漢文沒有複數)把那東西‘包'起來”。所以漢字有“形義一致”的優點。

 

從這裡再出發,我發明了《部首切除法》。而且不需要應用一般字典上釆用的240多個“部首”,竟可把部首總數減至170個(在《安子介漢字六位數電腦編碼》裡,我只須應用160個)。

 

在這個方案之下,包括“部首”在內,我們只須認識1932個“字形”或“非字形”,就可以解決問題。

 

既判定:識了3650個漢字,就能看懂漢文報紙99.8%(這一點,我在另外兩張別地發表的“字表”上得到十分相近的證明),這一個特點,我們一定可以加以利用。

 

我最近又把這3650個漢字,以“字形”或“非字形”爲“中心”再分析一下,發現:我可把它們分成五種“字群”:

 

每中心漢字數//字群數//百分比總字數//百分比

1字////////370 //32.5%//370//9.8%

2字////////200 //17.6%//400//10.6%

3字////////162 //14.2%//486//12.9%

4字////////95 //8.4% //380//10.0%

5字及以上//311 //27.3%//2144//56.7%

.//////////1138//100% //3780//100%

 

上面所述3780個字,字數是多於3650,因爲有130字,簡繁體不同,所以溢了出來。由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部首和聲旁可能是“字”或“非字”,但靠部首加聲旁來區別的漢字,在3780字中竟有91.2%之多,以同部首或聲旁爲中心的5字或以上的總字數,也有56.7%或3780字中的2144字。在這一“字群”之外的“字群”(即應用2、3、4個字的中心),百分比都差不了多少,總是在10%左右。

 

第一“字群”——370個——要“逐個”予以細讀,第五“字群”——2144個——可以“整批”讀,每破了一關,就可看懂5個字,最多能達21個字。在教學上應是一大便利。如果順著這條道路去編教材,再加以實驗,看看應用這樣教科書的學生,能否加快他們的學習,是一件值得做的事,但是教學的方法也應該應用我在《解開漢字之謎》一書裡面提出的“觀念化哲學化的進路”(by Conceptualizingand Philosophizing Approach)。對於小孩子可應用圖片去説明講解,更多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講解“雙音節詞”上面,說明“字”和“詞”的區別,尤其是“觀念”一詞,有很多成人也不甚了了,上面提到的“包”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應用“觀念”去加強小孩子的聯想,幻想,突破舊框框,也就是我說過的“21世紀是中國世紀”的一個根據。

 

我這個方案,善於“詰屈聱牙”的人士是不會贊成的,拘泥于宋明訓詁學的學者也不會贊成。漢字字彙有意的發展是在唐朝,漢代對整理秦前古代思想和漢學有功,卻很少有人提起。

 

漢人在滿人底下編《康熙字典》,一定有一種心境:最好滿人不懂,只有他懂。那是違背現代教育目的的作風。我們要通訊面廣,交流面廣,“黑箱”(大腦)和“黑箱”間的交通頻繁,這樣文化能趨於發展,中國科技會更趨發達。

 

那3780個字的內容,我的康健許可時,容異日釆用“觀念化哲學化的進路”,用中文逐個予以解釋發表(英文的釋義已見《CRACKING THE CHINESE PUZZLES》),同時在我寫的《劈文切字集》已講了大部分。那條進路是由古代農業社會背景出發,脫不了“生活”、“求生”、“自尊”、“好奇”、“習慣”等人性。

 

所有“漢字”在被創造之後,它的“形”會“化石化”不加改變,但其含意,在有些字裡,卻已被“延伸”到難於認識的地步,因爲今人中多數隻知道其延伸階段中第X段,未讀古書的,不明尚有他義原是這字的原義。

 

我所致力的是想設法減少認識漢字的困難。中國漢族是靠“漢字”統一起來的,推廣“普通話”只會加強“漢字”的力量,不可能導致廢除“漢字”。最近我看到一份對一件商品的朝鮮文說明書,怕讀者看不懂,裡面夾了不少“漢字”,足見唯一的東方拼音文字,大有不足之處。

 

文字輸入 吳君濯

文字一校 吳君濯

文字二校 胡非才

【相關閱讀】


安子介:我们靠汉字统一中国

安子介:廿一世紀是漢字發揮威力的時代

安子介:我對漢字的看法

安子介:漢字的再認識

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简缩本 中文版 绪论

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简缩本 中文版 前言


袁晓园: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袁曉園:對當前語言文字工作的幾點意見

袁晓园:在《汉字文化》创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袁晓园:“21世纪是汉字汉语发挥威力的时代研讨会”开幕词

袁晓园:汉字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共契的基础

袁晓园:在“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袁晓园:论汉字的优越性——为苏联《桥》杂志而作

袁曉園:漢字與孔子學術

袁晓园:幼儿识字成果汇报会开幕辞

袁晓园:“识繁写简”以利促进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

袁晓园:倡议重建秦文《泰山刻石》

袁曉園:提倡繁簡字并用

袁曉園:揭開“射” “臥”兩字之謎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四)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三)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二)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一)

張朋朋: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句子”

张朋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吗?

張朋朋:反思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

张朋朋:谁最了解“汉文”的教学规律?

张朋朋:从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的方式看汉文教学

张朋朋:我为什么要反思西方语言学

张朋朋:文字是以“形”示“意”的视觉符号

张朋朋:反思索绪尔使用“音响形象”的提法

张朋朋:反思西方“普通语言学”的文字观

张朋朋:反思西方“普通语音学”

張朋朋: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形教学

張朋朋:如何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

張朋朋:“字本位”的内涵

張朋朋:要用“中國文字學”指導“漢字和漢文教學”

張朋朋:提出“文化自信” 与北京语言大学的关系

張朋朋:论文字的本质

【联合声明】坚决支持韩方明委员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

張朋朋:论“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